首页 百科常识

动辄得咎什么意思(一天【学】一成语 : 动辄得咎)

100人浏览   2024-12-14 12:17:05



【成语名字】: 动辄得咎

【成语拼音】: dòng zhé dé jiù


【成语释义】: 辄:就。咎:过失,罪过。指动不动就受到指责或处分。形容处境困难,常被人无理指责。



【成语出处】: 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”


【成语用法】: 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做事往往获罪;


【近义词】: 跋前踬后


【反义词】: 八面圆通



【成语造句】:


1、如果你对人的态度客气一点,就不会经常动辄得咎了。

2、在专制政府的统治下,人民动辄得咎,毫无自由可言。

3、即使动辄得咎,我们也应该明确执行我们的本职工作。

4、对学生的管理要严而有度,不能使学生感到动辄得咎。



【成语典故】:


唐朝时期,韩愈学识渊博,被任命监察御史,因反对宦官利用“宫市”敲诈百姓触怒了唐德宗一事被贬,后在唐宪宗时调回京城任吏部员外郎,他又因华州刺史之事被贬为国子监博士,他作《进学解》感慨自己:“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”




【成语接龙】:

动辄得咎→咎有应得→得失在人→人面狗心→心悬两地→地地道道→道学先生→生知安行→行不副言→言不逮意→意气用事→事败垂成→
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