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恒大之后,又一家超级企业陷入债务危机,这家企业就是大名鼎鼎的宝能集团。
说起宝能,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;但如果我提醒你,宝能就是当年“宝万之争”的那个男主角;霸道总裁强纳妾的形象,可能就会在你脑海里浮起。
2015年,宝能挟超级资本之威,强行收购万科集团,并把王石免职驱逐,上演了一波资本版的权力游戏;当时的宝能要风得风,要雨得雨;被无数人当作无敌强者来崇拜。
但没想到几年之后,这个无敌强者却屡屡被爆出债务违约、还不起钱的消息:2021年6月,宝能逾期支付中国华融信托贷款利息8900万元;2021年7月,宝能应支付给民生信托21亿元的债务违约。
这两天,宝能更因为不能偿还广州银行7亿元的贷款本金+1429万利息,被送上了互联网热搜。
广州银行将宝能告上了法庭,要求法律解决债务违约问题;而宝能没有及时和法院、广州银行沟通,以至于法院下发了宝能董事长姚振华“提桶跑路”的公告。
好家伙!堂堂宝能集团,每年营收近千亿元,总资产5600亿元,怎么连区区7亿元本金和1000多万利息都还不起了?
本应该是小菜一碟才是,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?
个人观点:宝能集团还不起区区7亿的贷款,原因有二。
一、总资产虽多,但出现了流动性危机;更直白点说,就是资产变现的能力下降了。
犹如:你有一套价值1000万的房子,也就相当于拥有了1000万的资产;但同时你还有一笔100万的银行贷款需要偿还,每月分期2万。
以前经济整体大好的时候:你1000万的大房子,可以轻松以3万元/月租出去,获得3万元的变现收益;这笔变现收益除了可以抵消你每月2万元的银行分期贷款外,还有1万元的盈余,日子过得还不错。
但最近两年经济整体不太好了:1000万的大房子,租金降到了1万元/月,才有人租;这样,你每个月的变现收益,就变成了1万元;这笔钱不足以抵消2万元的银行分期贷款,你可能就要违约了。
宝能还不起区区7亿的贷款,原理基本类似;尽管宝能拥有5600亿的总资产,但很多资产的变现收益都不高,甚至是负收益。
例如:宝能四大业务之一的新能源汽车项目,资产估值超过千亿(还有人认为是两三千亿);但汽车销量只有1万多台,变现收益只有区区十多亿,除去制造成本、研发投入、营销开支以及人员工资,新能源汽车资产带来的变现收益,恐怕就是负值了。
也就是说,宝能的新能源汽车资产,不仅不能够帮宝能解决流动性紧张的问题,还会加重流动性紧张。
再如:宝能四大业务之一的金融业务(由子公司钜盛华经营),2018-2020年本部利润总额分别为:79.42亿元、-34.90亿元和-66.34亿元,从正盈利到亏损加速,变现收益也是王小二过年,一年不如一年。
所以:宝能的账面资产看起来很多,但能够变成现金,用来偿还贷款的却不多;还不起区区7亿的贷款,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
更可怕的是:在宝能资产变现能力下降的同时,债务却越借越多,更加重了其还款的困难;这是我们要谈的第二个问题。
二、宝能超高的负债率。
截止到2020年末,宝能集团总资产约5600亿元,总负债却高达5000多亿元,净资产仅为590亿元,资产负债率逼近90%。
宝能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负债率,一方面是因为:随着宝能资产变现能力的下降,公司现金流动性紧张;宝能只能不断地借新款还旧债。
结果债务雪球越滚越大,越借债越紧张,越紧张越要借债,进入了恶性循环。
另一方面则是因为:宝能无序地扩张和粗放型发展。
我们需要知道:在五六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,中国经济整体大好的时候,各行各业都在高速增长,也都存在着巨大的风口。
于是超级企业和大资本,便借入巨额的债务,投入到新项目、新产业,多快好省大跃进,以抢占市场。
在经济整体大好、各行各业都高速成长时,这种大跃进的扩张模式尚可以维持:经济高速增长时,能够让超级企业和大资本投入的新项目、新产业,得到可观的收益。
这时候:超级企业和大资本的资产变现能力,足可以在偿还债务的本金+利息后,还有超额的利润剩余。
于是,在超额利润的刺激下,超级企业和大资本的野心被激发,欲望加速膨胀,他们借入更高的债务,投资更多的项目和产业,以期重复过去的辉煌。
他们总以为:经济总会持续高速增长下去,风口的风能够一直刮。
但经济规律,并不会以超级企业和大资本的意志为转移,当各行各业从高速增长,转为慢增长时,他们就麻烦了。
正如我们前文反复说的:经济降速,超级企业和大资本的资产变现能力变弱,现金流变得越来越紧张,开始出现小范围的债务违约。
为了解决现金流紧张问题,超级企业和大资本不断借新款、还旧债,以拖待变,希望经济形势能够好起来,
但经济形势岂是那么容易好起来的,于是超级企业和大资本的债务雪球越滚越大,最终出现大面积债务违约,爆雷炸了自己。
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?是超级企业和大资本的贪婪,也是超级企业和大资本的愚昧,他们总想复制此前的成功。
风都停了,猪还想飞,可叹可笑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