悠悠老镇传千年,城墙砖瓦觅古迹
和平古镇的正门,南门
和平古镇位于邵武市的西南面,约三十公里,有公交到达,也有高速公路出入口。
和平古称“禾坪”(禾苗的禾,草坪的坪)意为地势平坦,盛产粮食。新石器时期,古越先民就在这儿繁衍生息。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唐代。和平镇建置始于唐朝,是古代邵武通往江西、泰宁、建宁、汀洲的咽喉要道。
保留了完整的古街巷。城堡内有两条分别连接东西城门和南北城门的街,街道两侧纵横交错的大小巷道都是中间铺青石板,两边铺河卵石,有的全部铺河卵石。
面积192平方公里,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的古镇之一,也是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。
贯穿古镇南北的旧市街,被誉为"福建第一街"。古街全长600余米,宽6-8米,街中心全以青石板铺筑,因北高南低的地形关系,街道随形就势形成"九曲十三弯",宛如一条腾空欲飞的青龙。
十前年去过,当时相当破败,最近重走,感觉修旧如旧,做了大量工作
戏台一角。全镇逛逛不用购门票,要到重点屋子才要导游带领统一付款,这种方式还很灵活的受欢迎。
国家旅游资源评定课题组负责人、福建师大旅游系主任袁书琪教授评价和平古镇是:"一处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"。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评价:"和平镇保留如此完整的古街区,全国少见,堪称'福建第一街'"。
古街两旁分布着近百条纵横交错呈网状的古建卵石巷道,或长或短,或宽或窄,高墙窄巷,古朴幽远。
西门附近
古民居鳞次栉比,既有中原古风,又具地方特色,堪称古民居的瑰宝。东门街两旁老房子挤挤挨挨,多为砖木结构。
街面铺设石板,块块光滑,雨后更是光洁如镜,如诗如画。
当年的和平书院
习总也曾来过
诗云:"江南冷雨北吹斜,人影百姿映在街。洁石镜明非打锉,但凭千载万家鞋。"
井分四处,吃喝,洗菜,洗衣,洗涤
近几年的整治,迅速到位
村中的老寺庙
和平古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,许多传统的民间的民风民俗依旧传承下来,如傩舞、三角戏、民间曲艺、节俗、婚俗以及游浆豆腐、织造腰机布等等。
和平游浆豆腐的制作工艺堪称中国一绝,它是用老的豆浆作为酵母,发酵而成,不添加任何的石膏与囱水,是纯绿色食品
。和平的油炸豆腐别有特色,有诗赞道:"温柔玉板满盘鲜,扑入油花唱又颠。金甲披身香四逸,千烹万煮总缠绵。"还有"泥鳅钻豆腐"、"熏烤鲤鱼干"、"和平包糍"、"和平田螺"、"和平米粉"等烹饪绝活,名闻遐迩,享誉久远。
村民经商,身份置换,有模有样
城上看小巷
煎油饼
众多小吃
明显新砌的城墙
青砖琉瓦,雕梁画栋,有进有厅,气派非凡---明清时代中原地区屡见的豪华民宅如今已成稀世珍宝。然而,有一个地方依然存留了近200栋---它便是邵武千年文化古镇和平。
能把你的思绪唤醒?
能把时间定格?
能够激发你的想象?
能够培养你的审美?
十年前的照片,与最近对比,足见当地旅游开发大手笔,也给游客新震撼。
虽也像徽派建筑风格,比不上西递宏村或者婺源大气,但自有一种韵味,古,旧,闲,不太挤,还未完全商业化,值得推荐。从泰宁县去或邵武市去均可,有班车到达。外逛无门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