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读陆游的《诉衷情》我差点儿跪下去,因为陆游不但是个文豪而且是个老兵并且懂得老兵,尽管用同病相怜来形容的确是高攀了。京剧《锁麟囊》被许多名角推崇和演唱,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某演员在演出中脸上竟有明显的泪痕,尽管在舞台上伺机擦掉并不很难,问题是妆化很重一擦就成花猫脸了。好在导演和观众懂得甚至理解演员此刻的心情,扮演的是剧中的人物,想到的是自己的心酸。人说“少年不识愁滋味,为赋新词强说愁”,而真实的“愁”和假装的“愁”滋味不一样,所谓的感同身受不过是人为夸张。由此看来,那些人生失意的老兵们对陆游的《诉衷情》读起来可能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。
陆游《诉衷情》词牌的全文是:
当年万里觅封侯,匹马戍梁州。关河梦断何处?尘暗旧貂裘。
胡未灭,鬓先秋,泪空流。此生谁料,心在天山,身老沧州。
短短的四十多字却描述了作者起伏跌宕的一生,既有壮怀激烈也有无可奈何。
“当年”二字暗指作者已经不年轻甚至是老年人。“万里觅封侯”是说自己年轻时背井离乡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求建功立业。“匹马戍凉州”是说其持枪跃马威武雄壮地守卫着边疆,希望能够有所作为。但是,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:“关河梦断何处?尘暗旧貂裘”是说,不曾想如今的边防要塞金戈铁马再也见不到了。句中的“梦”、“断”二字用得很贴切用意也很深刻,看来是作者是遇到了没想到也放不下的事情;正因为此,当看到“尘”和“暗”洒落在其“旧貂裘”即旧军服上时,心里头更是有一种深深的痛,也为接下来的“胡未灭,鬓先秋 ,泪空流”做好了铺垫。最后的“此生谁料,心在天山,身老沧州”句是说让作者没有想到自己空怀壮志报国无门,甚至成了身若浮萍的流浪者。
我在拙作《落难太子》中曾记录了在李自成杀进紫禁城,崇祯帝流着泪嘱咐将要逃难的明太子,在乞讨求助时要谦卑礼貌懂得感恩。因为他知道,人生离开平台啥也不是。
由于种种原因人生晚景凄凉是个普遍现象,但是,老兵的凄惨或许不仅仅是其自身的不堪。例如《红楼梦》中的焦大,在其晚境的不堪中已经折射出贾府的衰败。同样是老兵,陆游的格局远超焦大,在悲痛和不甘面前他没有粗口骂街,而是把未了心愿寄托在后人身上。